西汉末年,朝政腐败不堪,社会动荡不安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王莽作为汉室外戚脱颖而出,他被人们誉为“周公再世”,因为他谦虚谨慎,礼贤下士,深得百姓和朝廷的信任。王莽不仅在道德上无可挑剔,还以改革的姿态,提出了一系列颇为激进的计划。最终,他于公元8年篡位称帝,建立了“新”朝,成为新朝的开国皇帝。 尽管王莽曾被寄予厚望,但他的改革举措却让他陷入了失败的泥潭。他推行的政策如土地和矿山收归国有,禁止奴婢买卖,提倡科技发明等,都显得极其理想化。更有甚者,他还称匈奴单于为“降奴服于”,将高句丽称为“下句丽”。这些奇怪的行为,以及他残酷的改革,令许多人觉得他像是一个“穿越者”,一个信奉古老儒家教条、试图恢复周礼和井田制的大儒。然而,无论他是否真是“穿越”,他的改革措施注定是失败的。他的“万物皆课税”的政策,更是使得底层百姓陷入困境,民生疾苦,起义浪潮四起。 公元17年,荆州爆发大饥荒,饥民纷纷涌入沼泽地,挖取野生荸荠充饥。在这场灾难中,一对姓王的兄弟——王匡和王凤,由于过人的武力,被饥民推举为首领。他们占据绿林山,组织起了绿林军。起初,绿林军的规模不大,但随着时间推移,迅速发展到数千人,并开始攻打周边的州县,杀官劫富,帮助饥民,因此得到了“绿林好汉”的美名。绿林军的崛起引起了荆州牧的警觉,他率领两万军队前来围剿,但却被绿林军打得全军覆没。此战之后,绿林军的规模进一步扩张,人数增加到五六万人。 公元18年,绿林军爆发瘟疫,许多士兵因此丧命。幸存者分为两路,一路由王匡、王凤、马武等领导深圳十大配资公司,号称新市兵;另一路由王廉领导,称下江兵。王匡的新市兵与刘演、刘秀兄弟的舂陵兵会合,接连取得胜利。
展开剩余37%发布于:天津市万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